JDB电子官网

    字号:

    舌尖上的苏苏——印尼苏苏火电项目部“家”的味道

    来源:亚太区域总部 日期:2020-10-14 作者: 字数:1656

    工程人背起行囊、四海为家,对于长年坚守在“一带一路”施工一线的建设者来说,一日三餐都在工地食堂,吃的好不好,密切关系到项目员工幸福指数的高低。舌尖上的中国咱是能看不能吃,舌尖上的工地就触手可及了。如何让项目员工感受到“家”的温暖,感受到“家”的味道,一直是苏苏一个经久不衰的“研究课题”。


    唤醒睡梦的温度

    清晨洒满大地的月光渐渐被黑幕化作的棉被遮盖了身形。凌晨四点半,墙上的空调还在兀自的撒着欢儿。万籁俱静,吵闹了一个晚上的青蛙也偃旗息鼓。大厨揉了揉惺忪的眼睛,草草伸个懒腰,翻身下了床,来到厨房,开始了一天的工作。俗话说一天之计在于晨,美好的一天从清晨开始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大厨的一天比很多人都要来的美好。

    生火,烧水,和面,包子馒头上蒸笼,锅里翻炒起诱人的臊子,炖了一个晚上的浓浓的底汤早已经香味四溢。不到两个小时,现场一百多人的饭菜已经准备就绪,胖厨娘帮忙端上餐桌,大厨眯着眼看着刚刚起床的众人大快朵颐,脸上斗大的汗珠映着刚刚洒下来的阳光,也不知是阳光太耀眼还是燃着的徐徐上升的香烟熏得他睁不开眼睛。

     

    思念家乡的甜度

    念书的时候和现在很像,没有多少娱乐活动可供消遣。课间饭后,好友三三两两聚集,嬉笑打闹着泡一杯温热的奶茶,一口一口小心的抿着,生怕一不小心美味就见底了。电视里也常有广告说“你是我的奶茶,这样就可以把你捧在手心里了。”疫情肆虐至今,多数人无法按时回国团聚,家乡的味道已经慢慢在记忆里褪色了。

    在异国他乡的施工一线,奶茶可谓是个稀罕玩意儿了。正所谓三分醉意出神,一缕浓香如梦。小小的一杯奶茶更是饱含了项目对员工的人文关怀,塑料封口的杯子不仅增强了仪式感,也让员工们享受到购物的乐趣。结束了一天辛苦的工作,“点”上一杯鲜美的奶茶,嘬上几口调皮的珍珠,奶茶香,香气扑鼻,快乐回味无穷。李白曾经举杯邀明月,我们品着奶茶,和视频里的家人谈天说地,也好不痛快。

     

    厨房创新的维度

    要统计中国菜的菜品数量、毫无争议地划分菜系,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。烹炒煎炸蒸,火候,食材,调味……有时候,这些显得简单,有时候却又无比复杂。在苏苏的厨房里,藏匿着什么样的秘密?是食材,佐料,调料的配比?是对时间的精妙运用?还是大厨千变万化的烹制手法?这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。

    在吃的法则里,风味重于一切。苏苏人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食品清单上。大厨怀着对食物的理解,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求着转化的灵感。工地的工作枯燥乏味,宿舍办公室施工现场,每天都是三点一线。一边要忍受着因语言不通而和监理业主造成的误会,一边还要协调分包商的干活消缺,一天下来往往只顾得上胡乱扒上两口饭,至于可口与否已经不在味蕾的工作范围之内了。大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,长此以往,不仅工作效率得不到保证,对员工的身心健康也是一大挑战。他每天都在思考,如何才能让现场员工吃得好吃的开心,还能吃出家乡的味道。于是,苏苏后院的菜园子就这么悄悄地走来了。

     

    异国耕耘的广度

    对中国人来说,种菜是一种生存需求,也是一种精神情结。“耕”被摆到了和“读”一样高的位置,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状态之一种。事稼穑、丰五谷,就能养家糊口;知诗书、达礼义,方可修身养性。这种田园牧歌式的文化基因,浸满了对土地的热爱、对自然的向往。

    在大厨的辛勤耕耘下,苏苏营地已经从刚开始的不毛之地迅速变成了一片世外桃源。在不起眼的角落里,他们用划出一个个区域,小小的角落显得生机盎然。有新鲜的四季瓜果,有吃不完的朝天椒,还有叫不上名字的花花草草。正是这些在当地人眼里看来“不务正业”的工作,给苏苏人带来了一丝家的温馨,虽然我们不是住在世外桃源,但我们可以在自己的“家”创造美丽一角。

    海外工程人用坚守点亮了万家灯火,项目部用“家”的味道温暖了施工一线。在同一屋檐下,我们生火、做饭,用食物凝聚家庭。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里,盛满了异国他乡式的中国人生,更折射出苏苏人的纸短情长。在这里我们成长、相爱、别离、团聚,舌尖上的苏苏,也是人生百味。这是关于美食的故事,是工程人与思念和平共处的秘密。